記者侯承旭/ 專題報導
高雄市是面積最大的直轄市,人口也居第二,但財政狀況卻最險峻,三年內債務可能「破表」
距上限剩不到五百億元
高雄市今年底的債務餘額將超過兩千三百億元,距離法定的舉債上限兩千八百億元,只剩不到五百億元的空間,是五都舉債空間最緊迫的直轄市。每一名高雄市民背負的地方債務逼近十萬元。
高雄縣市合併以來,每年平均舉債約兩百五十億元,如果財政狀況不改善,高雄市只能再勉強舉債兩年,第三年依法不得再舉債。
若再加計勞健保欠費五百三十億元、國立高中職改隸高雄市的三百億元人事退輔支出,整體負債令人怵目驚心。
不借錢建設 繁華恐幻滅
高雄市每年的自有財源加上中央各項固定補助,總收入約一千一百五十億元,光是人事、社福等固定的經常門支出就達一千一百億元,兩者幾乎相等,若要增加建設,只有舉債一途。簡而言之,「高雄市投入建設的每一塊錢,都是借來的」。
監察院審計部連續數年對高雄市的財政提出警告,縣市合併前市府曾嚴肅地提出十年財政改善計畫,但面對縣市合併後的百廢待舉,相關計畫已經終止。
市府官員坦承,「為了消弭城鄉差距,縣市合併三年內是亟需建設的階段,也是財政最困難的時刻」。
「凱因斯經濟學」是市府舉債的圭臬:政府舉債投入建設,才能創造日後繁榮;但若不能再舉債,高雄市的繁榮恐幻滅。
一旦市府無法舉債,道路橋樑與治水防洪的建設將停擺,危險校舍無法改建,警消裝備更新也出問題。如果情況嚴重,市府運作也要「勒緊褲帶」,不僅社會福利縮水,虧損嚴重的公車班次也可能減少,臨時人員大幅解雇,政府服務品質跟著降低。
入不敷出的結構無解
市府把債務難題寄望於財劃法與公債法的修訂,但相關法令只是將債務破表的期限延後,入不敷出的結構仍然無解。
財政為庶政之母,政府所有政務的推動,都必須仰賴財政做後盾,否則即面臨政府失靈。歐洲地中海國家因為債務破表,社福取消、經濟蕭條、失業率攀高,街頭抗爭持續上演,高雄市可能一步步向歐洲看齊。
債務幽靈揮之不去,距離下一任高雄市長選舉只剩兩年半,也是舉債「破表」的臨界點,藍綠政黨與所有市民都要面對債務纏身的難關,做好「一年不如一年」的準備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