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法院會昨天三讀通過「保險法」修正案,對保險業者銷售地下保單的規範更加嚴格,原來的罰鍰,將改為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、併科兩千萬元罰金,可對銷售地下保單的保險經代公司發揮嚇阻作用。
另為配合個資法,保險法也規定,須經本人書面同意,才能蒐集、處理或利用病歷、醫療、健檢等個資。例如以往常見的某甲在A公司投保、後又在B公司投保,B公司常逕向A公司調資料,未來須徵得投保人本人的書面同意。
金管會不斷提醒民眾不要買地下保單,但因台灣地下保單市場不小,每年總有資金流到境外買保單,因為許多外國市場利率比台灣低,例如購買香港或美國保單的保費支出即比買台幣保單便宜。再加上有錢人有「避稅」需求,境外保單不易讓稅捐機關掌握資金動向,也成為有錢人避稅管道。
業者指出,購買境外保單的大戶,包括律師、醫師、會計師等「三師」及電子新貴,在全盛時期,常有業者帶團到香港買保單,民眾在香港健檢後直接買保單,還可乘機觀光,一舉兩得。
這幾年中南部更出現「人民幣保單」,只要有台胞證就能買大陸的人民幣保單,因人民幣利率高,又是升值走勢,不少保險經紀人轉賣人民幣保單;保險經紀人公會也承認,四分之一經紀公司兼做境外保單生意。
金管會認為長久以來無法遏止地下保單銷售風,與原罰則只有罰鍰、沒刑責有關,因此修法改為刑責,並提高罰金。
金管會保險局官員在初審後曾指出,新法應能有效降低地下保單過度銷售情況;不過卻有保險經代業者表示,保險業者或許不會再繼續銷售,但民眾卻可能轉找私人銀行的理專或券商購買。
新聞辭典》也稱境外保單
「地下保單」也被稱為「境外保單」或「國際保單」,指的是沒有經過國內主管機關金管會核准,卻在國內販售的國外保單。在台灣,購買地下保單的民眾以高資產客戶居多。
民眾購買地下保單,由於相關費用和投資風險可能標示不清,或是保單以英文書寫,難以了解保單內容。此外,保戶可能無法確定招攬人員是否獲得外國保險公司的合法授權,導致權益受損。日後若發生理賠問題,保戶可能必須自行接洽遠在國外的保險公司辦理。
【聯合報╱記者楊湘鈞/台北報導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