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商幫為明清時代中國的十個大商幫。這十個大商幫是:晉商、徽商、陝商、福建閩商、廣東粵商、江右(江西)贛商、洞庭(今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)蘇商、寧波浙商、龍游浙商、山東魯商等。
分布地區
- 晉商,山西
- 徽商,徽州,今安徽黃山地區、安徽績溪縣、江西婺源縣;
- 龍游商幫,今浙江中西部地區
- 寧波商幫,今浙江寧波地區
- 洞庭商幫,今江蘇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
- 江西商幫,即「江右商幫」
- 廣東商幫,即是廣商和一部分客家商人
- 陝西商幫,陝西
- 山東商幫,山東
- 潮商,今潮州、汕頭和揭陽三個地級市以及豐順縣。
歷史
明清時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出現了一種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,就是地方商幫和大商人資本的興起。明清時期初步形成的傳統市場體系網路,正是有賴於作為市場主體的各個地方商幫來連接和組成的。而從中國現代化史的角度來看,經濟史學家吳承明先生認為,大商人資本的興起是中國16、17世紀現代化的因素之一。
明清時期的十大商幫中,以晉幫(山西商幫)和徽幫最為著名。他們是全中國商界舉足輕重的商人集團,積聚了大量的商人資本。所謂「富室之稱雄者,江南則推新安,江北則推山右」(謝肇浙《五雜俎》),指的就是徽州和山西商人。尤其是晉商,以其資金雄厚、活動範圍廣闊,居各幫之首。
晉商,是「山西商人」的簡稱。「晉」是山西的簡稱。晉商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,富可敵國,曾經一度壟斷中國票號匯兌業,曾有「中國威尼斯商人」之稱。
重要人物
徽商,又稱徽州商人、新安商人,俗稱「徽幫」,舊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。
舊徽州府包括安徽省歙縣、休寧縣、婺源縣、祁門縣、黟縣、績溪縣。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商幫:徽商,他們皆處於貧困山區,種地無以生存[1]。明代《安徽地誌》所說的「徽人多商買,其勢然也。」《徽州府志》載:「徽州保界山谷,山地依原麓,田瘠確,所產至薄,大都一歲所入,不能支什一。小民多執技藝,或販負就食他郡者,常十九。」顧炎武說:徽州「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。徽人多商賈,蓋勢其然也」。
名人
徽州望族汪姓如汪應庚、汪廷璋多在兩淮從事鹽業。歙縣江姓鄉紳江春更領導兩淮鹽業近五十年,自乾隆中葉後,兩淮鹽業幾為徽商所壟斷。究其原因,山西商人不重視讀書是一重要因素,由於晉商無人能在朝廷擔任要職,自然無法「左右」朝廷政策。徽商則是積極交結朝中高官政要,官商合一,以壟斷市場。朱熹、戴震、胡適等著名學者都是徽商之後,「大抵徽俗十三在邑,十七在天下」徽商之中,最著名的就是胡雪巖。胡雪巖祖籍徽州績溪,出身寒門,歷經清朝道光、咸豐、同治、光緒四朝的亂世歲月。按清朝慣例,只有乾隆年間的鹽商有過戴紅頂子的,而戴紅頂又穿黃馬褂者歷史上卻僅有胡雪巖一人,成為名噪一時的「紅頂商人」。
寧波商幫是中國近代最大的商幫,中國傳統「十大商幫」之一,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,推動了中國工商業的近代化,如第一家近代意義的中資銀行,第一家中資輪船航運公司,第一家中資機器廠等等,都是寧波商人所創辦。寧波商幫對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戰後香港的繁榮都做出了貢獻。寧波商人遍布世界各地,其中不乏世界級的工商巨子。
代表人物[編輯]
- 舊上海:嚴信厚、虞洽卿、朱葆三、周晉鑣、葉澄衷(「五金大王」)、俞佐庭、金潤庠、方椒伯、方液仙(「國貨大王」)、任士剛(「汗衫大王」)、劉鴻生(「火柴大王」)、項松茂(「製藥大王」)、黃楚九、秦潤卿、盛丕華、徐聖禪
陝商,被認為是中國按地域親緣關係最早出現的商幫.在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在野議·鹽政議中論述:「商之有本者,大抵屬秦、晉與徽郡三方之人」。
魯商,更確切的說應該稱為齊商,簡稱「山東商人」。「魯」或「齊」是山東的簡稱。魯商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齊國,宰相管仲的改革後,齊國出現中國商業史上首個繁榮期。 後有范蠡經商於定陶、端木賜商於魯等,為紀念兩人對於中國商業的創舉,後世稱經商為「陶朱事業」,亦稱「端木生涯」。
代表人物
潮商,廣東的潮州民系商人,既原潮州府的中心城市潮州、汕頭和揭陽三個地級市以及豐順縣的商人合稱「潮商」,廣義的潮商包括汕尾商人。與徽商,晉商合稱為中國的三大商幫。
代表人物[編輯]
- 舊上海灘郭子彬、鄭建明、鄭堯臣、郭信臣、柳傑士、鄭介臣、鄭培之、郭若雨、陳玉亭
- 上海姚文琛
- 北京黃光裕,前中國大陸首富
- 廣州朱孟依,廣州首富
- 深圳馬化騰
- 汕頭蔡東青
- 香港李嘉誠:有香港首富、亞洲首富和華人首富之稱、林百欣、庄世平、羅鷹石、李澤楷、廖烈文、馬介璋
- 澳門劉藝良
- 泰國蘇旭明:泰國華人首富 謝慧如、鄭午樓、鄭子彬、陳弼臣、黃子明、陳有漢、謝國民、吳玉音、鄭明如
- 新加坡連瀛洲、佘有進、林義順
- 馬來西亞鍾廷森
- 越南陳金成、陳榮源:越南華人首富
- 柬埔寨陳豐明:柬埔寨華人首富
- 寮國張貴龍:寮國華人首富
- 澳大利亞周澤榮:
- 法國陳克威:法國華人首富
留言列表